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发布时间:2022-07-03 08:39:26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

来源:bob体育怎么下载 作者:bob综合最新版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类别代号为6845。

  产品描述应准确、完整,至少应包括申报产品名称、型号、产品组成、外观结构(相应图示)、各部件名称、尺寸、预期用途、预期使用机构(单采血浆站、血站或其他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产品规格与型号划分的依据以及是否符合国内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说明配合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器具产品的名称及型号。应提供以下内容:

  以框图方式列出各种不同子系统/组件,如:硬件子系统框图、软件子系统框图、零部件或组件结构布局图,并对关键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应综述同类产品国内外研究及临床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描述本次申报产品与已上市同类器械的创新点、相似点和不同点,建议以列表方式表述,比较的项目应包括产品名称、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预期用途、灭菌或清洁消毒方式、性能指标、有效期、已上市国家或地区等,包括本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或其他企业已上市同类产品。

  该产品因其分离的血液成分不同和使用目的不同,以及不同生产者设计技术路线的差异,产品的结构和组成往往也不同,但就整体而论,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包括:

  其他组件(若有),包括振荡/摇摆组件、UPS(不间断电源)、扫码器、袖带等。未尽项目和内容,可以增加。

  依据离心原理,与一次性使用无菌器具产品配套,在封闭的管路中,通过蠕动泵将供血(浆)者或血袋中的血液及成分,采集或收集到离心容器内,根据血液成分密度不同,通过离心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所需血液成分转移到收集容器内 。

  1.设计和生产过程相同,预期用途相同,性能指标相近,技术结构基本相同的系列产品(在基本组成不变的情况下,不同选择的配置)可以划为同一注册单元。

  2.设计和生产过程相同,预期用途不同,但性能指标相近,技术结构基本相同,仅通过选择不同的软件流程实现不同血液成分的采集,未引入不可接受的风险,可以划为同一注册单元。

  上述标准包括了产品技术要求中经常涉及到的产品标准、部件标准和方法标准。申请人宜根据产品的特点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若有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产品性能指标等要求应执行最新版本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依据离心原理,与一次性使用无菌器具产品配套,在封闭的管路中,通过蠕动泵将供血(浆)者或血袋中的血液及成分,采集或收集到离心容器内,根据血液成分密度不同,通过离心进行血液成分分离,所需血液成分转移到收集容器内。

  风险管理报告应符合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的有关要求,判断与产品有关的危害,估计和评价相关风险,控制这些风险并监视控制的有效性。主要的内容包括:

  风险控制的方案与实施、综合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评价及生产和生产后监视相关方法,可参考YY/T 0316-2008附录F、G、J。

  应提供血液离心分离系统工作原理、控制监测组件等重要结构、性能指标、软件功能、特殊功能及与质量控制相关的研究资料等,明确所采用的标准或方法、采用的原因及理论基础。如适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有不适用的条款,也应将不适用的条款及理由予以说明。

  制备的原料血浆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的质量控制要求;血液及血液成分应符合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和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要求,如对红细胞,应考虑外观、容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溶血率和无菌等内容;对血小板,应考虑外观、容量、pH值、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和无菌等内容。提供产品有效性的评价指标的验证资料,如血液成分分离设备应提供各成分的分离效率和准确率。

  依据GB/T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 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标准中的方法,对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如袖带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

  提交产品的生产工艺管理控制文件,详细说明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步骤,列出工艺图表。提交生产工艺过程中控制和验证文件,确认关键工艺点并阐明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3.2 应识别产品生产制造和检验中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在工艺流程图中明确。对于特殊过程,应进行特殊过程确认,必要时提供特殊过程确认报告。

  产品有效期属于产品可靠性的内容之一,产品在有效期内,才能保证安全有效。产品有效期与多种因素相关,受多项内容影响,如高完善性元器件等关键部件、正常运行和单一故障状态、环境影响、维修更换等。企业应提交产品预期使用期限的判定依据及验证报告,并保证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通过风险分析动态评价产品的有效期。如有关键部件应明确其使用期限,如压力传感器、空气探测器等重要传感器。

  应根据产品的技术特征和临床使用情况来确定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技术要求与实验方法,技术指标应不低于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企业在说明书中标示的技术参数和功能,应在产品技术要求中予以规定。

  离心机防护措施应包含防护罩及锁紧措施。防护措施应能达到以下要求:防护罩应能防止操作人员与运转中的离心机接触;锁紧措施应能防止离心机运转时防护罩被非预期打开。

  产品应至少具备双重监控措施以确定防护罩的使用状态,并且设备应在任一监控措施故障状态下也能达到以下要求:当防护罩未起作用时,产品应不能进入离心机运转程序。

  若离心机运转过程中能打开防护罩时,离心机应马上启动自动停止转动措施,同时触发视觉和听觉报警,申请人应同时提供风险分析文件证明措施已经足够减少对供血者和操作者的伤害。

  产品上压力传感器的报警范围和允许误差应符合申请人的规定,超出报警预置值时,设备应能触发听觉和视觉报警信号。

  若产品使用空气探测器实现防止空气进入人体功能,在探测到不大于申请人规定大小的气泡后应能立即停止血液回输并阻断血液回输管路,同时触发听觉和视觉报警信号。

  若产品使用除气槽实现防止空气进入人体功能,应能检测出除气槽的血液高度低于探测器下端的状态,并立即停止血液回输,同时触发听觉和视觉报警信号。

  除非进行红细胞采集,否则产品应具有防止红细胞污染的措施,当红细胞溢出时,产品应立刻作出处置,处置的方式应符合申请人的规定,并在随机文件中说明。

  产品的环境试验要求按申请人或GB/T 14710-2009中规定的要求进行试验,气候环境试验为Ⅰ组,机械环境试验为Ⅱ组,运输试验和电源适应性按GB/T 14710-2009中的第4章和第5章要求进行。

  检测样机的选取应考虑产品功能、性能、预期用途、安全指标、主要部件、结构及其组合方式,原则上上述内容不同的产品,应作为不同的检测单元。如:电源部分的变压器、开关电源、离心机、防止与离心机接触的联锁结构不同的应划为不同的检测单元;预期用途不同的应划为不同的检测单元。

  通过MAUDE数据库检索,查询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近十年(2005.1.1-2015.8.31)不良事件报告情况,共查询到不良事件报告298份。其中,设备故障166份、损伤35份、死亡7份、召回7份、其他83份。

  FDA共收到166份故障报告,其中主要包括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离心机故障、抗凝剂泵故障、空气探测器故障以及部件松动脱落等问题。

  FDA共收到35份损伤报告,其中主要包括拆卸离心机导致手腕扭伤、抗凝剂过量反应、可能的溶血导致失血、电击、头晕、呼吸窘迫、发烧出汗、单眼短时间失明 、眼睛有灼烧感以及肺栓塞等情况。

  FDA共发出7份召回报告,其中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故障、气泡进入人体以及血小板采集效率低等情况。

  FDA共收到83份其他报告,其中主要包括穿刺不当导致血浆去除失败、采集过程耗材破裂、耗材漏液导致采集失败以及操作者过早连接抗凝剂袋导致充液故障等情况。

  产品说明书一般包括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说明书,两者可合并。说明书和标签应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使用说明书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主要结构及性能、预期用途、安装和调试、工作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养和维护、故障排除、标签和包装标识、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号(若有)、注册证/技术要求编号、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技术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概述、组成、原理、技术参数、规格型号、图示标记说明、系统配置、外形图、结构图、控制面板图,必要的电气原理图及表等。

  应包括工作场所的选择,电源的选择,机器的布局,通电试验及性能调试部分,必要时,应有安装示意图。

  应包括控制部分的详细描述、操作的顺序和步骤、各功能的描述、对在控制面板上所出现的图形符号应有清楚的解释和说明。

  清扫和消毒后,室内充分换气后,再接通装置电源。如室内残留易燃性气体,通电时,有可能产生火灾和爆炸。

  说明书应该包括故障排除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规定设备维修的人员资质;给出使用中如果发现异常声响、操作失灵、设备损坏、发现空气提示等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规定机器的维修保证的时限以及规定什么情况下进行何种维修服务。

上一篇:美国盟蒲安ppb级MP180pro便携式VOC检测仪的特点 下一篇:微纳感知(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专注MEMS气体、流量传感器与解决方案即将亮相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