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大涨对能化商品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14 23:46:35
  虽然欧盟尽一切可能,采取积极措施开源节流,应对天然气紧张的局面,但短期内要缓解欧洲能源紧张的局面依然较为困难。在能源脱钩背景下,不仅欧洲通胀压力短期内无法快速回落,而且天然气价格也将居高不下。受天

来源:bob体育怎么下载 作者:bob综合最新版

  虽然欧盟尽一切可能,采取积极措施开源节流,应对天然气紧张的局面,但短期内要缓解欧洲能源紧张的局面依然较为困难。在能源脱钩背景下,不仅欧洲通胀压力短期内无法快速回落,而且天然气价格也将居高不下。受天然气价格高企拖累,下游众多化工产品价格也将维持偏高水平运行,并造成全球化工贸易流向发生变化并推升生产成本。其中低硫燃料油价格和甲醇价格,因为成本支撑因素将受到阶段性提振效应。在低硫燃料油方面,由于制造低硫燃料油的工艺之一,需要通过渣油加工装置将高硫渣油中的硫含量降低,这需要大量的氢气完成。而目前氢气依靠天然气作为原料才能制得,因此在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氢气价格也将持续高企,并在成本传导的作用下,导致低硫燃料油成本效应凸显。在甲醇方面,海外多以天然气制甲醇为主,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无疑对气制甲醇生产成本带来较大考验,成本支撑下,海外甲醇价格存在上涨驱动。

  在今年7月27日起,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通过“北溪—1”管道运输的天然气量将不超过每天3300万立方米后。9月2日,俄气再度发布消息显示,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代表共同对“波尔托瓦亚”压气站涡轮机进行检修时,发现多处设备漏油,“北溪-1”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北溪-1号”管道是俄罗斯与欧洲之间最为重要的输气管道之一。因上半年经历了数次降气和计划外检修,今年以来俄罗斯通过“北溪-1号”管道出口至欧洲的输气量大大降低。受此影响,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在俄罗斯“北溪1号”无限期停止供气的背景下,作为欧洲基准的TTF荷兰10月天然气期货于本周一最高涨35%至290欧元/兆瓦时,接近收复8月30日以来跌幅,尾盘涨幅收窄至13%,交投242欧元。

  俄罗斯天然气进入欧洲主要有4条管线号”、“亚马尔-欧洲管线”、“乌克兰管线”和“土耳其管线”。目前,承担俄罗斯向欧洲西北部地区输气任务的管道系统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亚马尔一欧洲”天然气管道。另一条是“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

  其中“亚马尔一欧洲”天然气管道项目于1999年建成投产。管道起于西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南下后西去白俄罗斯,接着分为两条线,西线去往波兰和德国东部,南线去往乌克兰西部后与“联盟”管道连接。管道长约4107千米,年设计输气能力为330亿立方米,向欧洲西北部地区的输气任务主要由西线号”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两条管线千米,年设计输气能力为550亿立方米。管道东起俄罗斯圣彼得堡西北的维堡港,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的格雷夫斯瓦尔德,并与中欧和西欧的天然气管网相接,进而向丹麦、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捷克等国家输送天然气,是俄罗斯对欧洲的主要输气管道。今年6月中旬以来,由于西方制裁、部件维修等多个原因,“北溪—1”的输气量维持在满负荷运力的40%左右。此次,又一台涡轮机的维修,将使“北溪—1”管道运输的天然气量从7月27日开始继续下降至满负荷运力的20%。

  欧洲西北部地区每年对于天然气的消费量较大。据统计,2021年,德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等四国的天然气消费量为1856亿立方米,占当年欧洲天然气消费量的33.37%。同时,欧洲西北部区域经济发达、天然气基础设施完善、海陆气源兼备,已成为欧洲重要的天然气价格形成区域。正因为如此,该区域出现了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TTF基准天然气期货。

  近些年,欧洲西北部地区的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挪威管道气、俄罗斯管道气以及LNG资源。俄罗斯管道气方面,2019-2021年,俄罗斯向欧洲西北部地区输送的管道气占当年地区天然气进口量的比重保持在41%左右,与挪威管道系统向欧洲西北部地区的输气量相当,是欧洲西北部地区重要的气源之一。

  由于今年以来欧盟国家与俄罗斯关系持续恶化,导致“北溪—1”管道频繁出现“故障”。今年8月底,七国集团(G7)宣布同意对俄罗斯石油实行价格上限,以打击俄罗斯为俄乌冲突提供资金的能力。作为报复,俄罗斯以检修压缩机为由,并没有在3天的维修结束后如约恢复供气。原计划设备养护工作结束后,“北溪-1”将在9月3日恢复每天3300万立方米的供气量。然而,其间事态发展却超出预期。

  可以看到,2022年8月31日,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由于俄欧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仅剩的一个输气压缩机需要进行检修,自8月31日起停止供气三天。9月2日,俄气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称,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将完全停止输气,直至故障排除。这一声明意味着,“北溪1号”何时恢复供气,已是遥遥无期。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博弈持续加剧,而这已不是该管道首次因检修关闭。今年6月中旬,俄气以西门子公司未及时交还俄气送修的涡轮机为由,将经由“北溪1号”管道输往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减少近60%,每天供气量不超过6700万立方米。7月11日,“北溪1号”管道暂停输气,展开10天的年度例行维护,并于21日早晨恢复供气。7月27日,管道“波尔托瓦亚”压气站又一台涡轮机停止运行,“北溪1号”日供气量从6700万立方米降至3300万立方米。加上欧盟早已公布的禁运俄煤计划,至此,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对于欧洲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领域已全部成为俄与西方博弈的“战场”。

  其实俄气此次宣布无限期“断供”的时机非常微妙,当前恰逢欧洲多国今冬的储气目标勉强及格。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欧盟的天然气储气量已经达到了80.17%。这表明其已提前实现了储气目标。不过,就具体成员国来看,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以8月30日的数据为例,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的填充水平为84%。除德国外,其他不少欧盟国家的储气情况良好。GIE的数据显示,截至28日,葡萄牙、波兰的天然气存储量已分别达100%、99.62%。此外,法国、丹麦、瑞典的库存储气量均已超过90%。但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等国仍未达到80%的及格线。即便勉强完成储气目标,并非意味着欧洲今冬可以高枕无忧,欧洲提前完成了天然气储备目标,虽然起到了一些缓解作用,但是欧洲冬季供应的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各国未能减少燃料的使用,欧洲的天然气库存仅够使用至明年3月,这一前提是:即将到来的整个冬季都有少量俄罗斯天然气持续供应,且并未出现异常寒冷的天气。而如今随着俄罗斯“无限期”对欧洲天然气断供,即便各国节衣缩食,当前的天然气库存肯定会在明年3月前加速用完。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能源博弈中,基于存储能力和节能措施,欧盟已对俄罗斯全面停气做好了充分准备。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数据,截至9月2日,欧盟的天然气储气量已经达到81.17%。这意味着,欧盟天然气储气量已经完成了此前既定的目标,即天然气储气量在11月1日前至少达到总容量的80%。目前天然气市场形势十分紧张,虽然德国的天然气供应有保障。德国天然气存储设施储备量已达84.3%,10月份存储量达到85%的目标预计可以在9月初实现。不过在德国的能源密集型行业,比如钢铁制造、玻璃、化肥等将最先受到天然气配给制的影响,因而德国经济衰退仅是时间问题。在欧洲其他地方,能源价格攀升、消费信心下降和外贸疲软将成为常态。从目前来看,‘北溪-1号’管道短期内或重启无望。这对于天然气供应本就紧张的欧洲更是“雪上加霜”。如果今年冬季再度遭遇极端天气,欧盟部分对天然气发电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可能无法安全过冬,或只能面临大面积断电或停电的风险以及高额电力账单。欧盟统计局8月31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8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9.1%,超出市场预期,再创历史新高。经济学家预计,随着俄罗斯暂停对欧洲供气,欧元区通胀率还将创新高。到明年3月底冬季需求旺季结束之前,如果“北溪-1号”管道维持“断气”,俄罗斯没有放松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预计欧洲天然气市场都会面临极度紧缺的情况,欧洲衰退的时间将更久,衰退程度也将加深。

  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握有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得以继续与西方斗智斗勇。据俄气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2.5万亿卢布(约合人民币2820亿元)。国际能源署统计显示,7月俄罗斯每天出口740万桶原油及石油产品,仅比年初每天减少了60万桶。俄罗斯经济部8月中旬的预估显示,由于石油出口量增加以及天然气价格上涨,预计俄罗斯今年的能源出口收入增加至3375亿美元(约合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明年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将降至2558亿美元,但是依旧高于2021年的2442亿美元。

  自2021年秋季开始,俄罗斯对欧洲西北部地区的管道气供应接连出现问题。首先是“亚马尔-欧洲”管道。2021年10月初,经“亚马尔-欧洲”管道波兰至德国段的供应量骤降至约150TWh/日,仅为原输气量的18%-20%。而自2021年12月底至今,除今年3月上旬短暂恢复西向输气外,“亚马尔-欧洲”管道波兰至德国段一直处于反输状态(自德国向波兰输气)。其次是“北溪-1号”管道。由于德国西门子公司未能按时将维修的气泵装置送回,自2022年6月16日起,经“北溪-1号”管道对西北欧地区的天然气输送量骤降至约700GWh/日,仅为原输气量的40%。7月11日-21日,“北溪-1号”管道进行年度维护,期间更是暂停了天然气输送。7月21日,该管道恢复送气,但目前输气量仍仅为原输气量的40%。

  目前俄气已对保加利亚、丹麦、芬兰、荷兰和波兰几个欧盟国家切断供气,原因是对方进口商拒绝按照俄方要求以卢布结算天然气货款。卢布结算令缘于西方对俄施加经济和金融制裁,使俄方无法正常收取美元、欧元等外汇货款,俄气对同意配合的欧洲客户继续履行供气合同。

  面对天然气的供应短缺,欧洲各国采取了加大区域内勘探开发力度、多处寻求气源以及提升库存水平等措施来缓解这一局面。自2021年秋季开始,西北欧国家已开始加大对LNG资源的采购力度,西北欧地区的供应结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据统计,2021年,欧洲天然气进口量占当年地区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高达83.59%。今年上半年,俄罗斯向西北欧地区输送的管道气占地区天然气进口量的比重已降至26.86%,而LNG的占比提升至28.36%,已高于俄罗斯管道气的占比。可及时补充至欧洲的管道气资源主要来自于阿尔及利亚,但输送量十分有限,与西北欧地区一样,整个欧洲弥补天然气供应缺口仍需要依赖LNG资源。据显示,2022上半年,欧洲国家LNG进口量较2021年同期提升48.03%。从进口国家来看,由于包括卡塔尔、澳大利亚在内的主要LNG出口国的货源主要以长协的形式被亚洲买家提前锁定,可出口至欧洲的富余货源较为有限,因此,美国LNG成为俄乌冲突以来弥补欧洲地区供气缺口的主要LNG现货来源。正式由于欧洲对美国的天然气需求大幅增加导致此前一度较为封闭的北美天然气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市场价格屡次罕见的呈现出与基本面走向相背离的情景,并在传统的消费淡季迎来一波明显上扬。

  欧盟“缩水版”天然气削减方案出炉。据显示,基于供气量的减少,欧盟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7月26日,欧盟成员国就一项经过较大调整的“节气”方案达成共识,同意在自愿基础上将天然气使用量减少15%,以应对欧盟面临的天然气短缺问题。据欧盟理事会26日发布的公告,削减天然气使用量将是自愿性质的,但在供应短缺紧急情况下,欧盟将强制要求成员国实现这一目标,具体实施时间是从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不过,欧盟方面同时给出了诸多豁免和例外条款。比如,与其他成员国的天然气网络没有互连的成员国可以被免除强制“节气”。欧盟对此解释称,因为即使它们削减了天然气使用量,也无法将节约的天然气输送给其他成员国。此外,本国电网未接入欧洲电力系统、且严重依赖天然气发电的成员国也将被豁免强制“节气”,为的是“避免出现电力供应危机”。

  随着对俄制裁的加剧,欧盟能源危机、内部分歧愈发凸显。一方面,欧盟急于对外展示“团结一致”的形象,另一方面,欧盟内部利益诉求不一,各成员国在面对“气荒”等现实问题时首先考虑本国利益。本次经过各方妥协达成的“节气”方案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危机,目前尚不得而知,但明确的是,欧盟对俄制裁正在加剧欧盟自身危机,因利益诉求不同造成的欧盟内部分歧或将让任何进一步对俄制裁,甚至是当前的制裁措施难以为继。

  天然气需求对化工品供应的影响将广泛且重大。欧洲化工业40%以上的原料来自天然气,并且生产流程中也大量依赖天然气。据了解,欧洲化工产业发展成熟,在全球化工品供应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根据欧洲化学工业理事会(CEFIC)的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化工品销售额为6280亿欧元(其中欧盟5000亿欧元,欧洲其他地区1280亿欧元),仅次于中国位居全球第二。被称作全球化工中心、位于德国的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由一家公司拥有的化工综合体,除德国外,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等国凭借较高的技术水平,在欧洲的化工体系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欧盟地区的重点化工品在全球的占比大多在15%-25%之间,这其中MDI、TDI、环氧丙烷等聚氨酯原料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较高,特别是许多产品的龙头企业都聚集于此。一旦这些企业因天然气供给短缺或价格高企而导致生产受限,那么欧盟地区的化工品供给将受到显著的影响,并且将通过价值链传播到下游的各个环节。

  欧洲天然气供应若短期无法恢复,将造成全球化工贸易流向发生变化并推升生产成本。当前全球化工品贸易一体化程度较高,局部的供给短缺或将引发全球货物流向发生变化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欧洲供给的减少,其他地区去补充欧洲市场需求,从而造成第三方国家或地区进口货源的减少,并且形成新的供应缺口造成区域性供需格局的破坏。这一幕曾在2021年年初美国寒潮期间发生过,彼时由于美国供给的下降,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了全球主要化工市场普遍出现了供给紧缺的情况,从而引发了价格的显著上涨。如果一旦欧洲天然气出现长期断供,从影响周期上来看显然要大于美国寒潮的影响。此外,若“北溪-1号”短期无法恢复,进入冬季后欧洲可能将面临着库存耗尽的危机,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冬季的缺气担忧愈演愈烈,欧洲天然气价格将易涨难跌。原油和天然气是欧洲化工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及能源,在当前原油处在相对高位,天然气价格显著上涨,且短期维持高位的预期下,欧洲化工品生产成本明显提升,从而带动全球化工品价格中枢上移。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近年来产能的快速扩张,整个化工品供给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产品对外依存度降低,并且出口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如果欧洲因天然气断供造成化工品供给收缩,对于中国基础化工品的出口将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不过,当前中国化工市场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高端化工品、特种化工品进口依存度依然较高,欧洲作为全球石化的“三个强极”之一,整体技术水平高、企业竞争力强,在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等高端材料和尖端产品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欧洲化工行业潜在的供给冲击对于我国上述产品的进口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国外甲醇供需结构:目前国际上甲醇产能规模在7000万吨以上。全球合计产能在1.7亿吨,中国占比58.8%。海外市场主要以天然气制甲醇为主,也有煤制的,但占比少。以中东地区、俄罗斯和美国产能居多,上述国家和地区主要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气制甲醇产能较为庞大。其中伊朗1230万吨,美国760万吨,沙特748万吨,特立尼达665万吨,俄罗斯597万吨,委内瑞拉和新西兰分别250万吨和242万吨。国际甲醇市场,甲醇主要生产国和地区(中东、南美、美国、新西兰)净流出,通过货轮海运方式,净流入主要消费国和地区(中国、印度和印尼、欧洲)。伊朗近些年被美国金融制裁,导致伊朗甲醇通过阿联酋转口出来。受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间接影响,海外气制甲醇价格出现回升,截止2022年9月初,CFR中国主港甲醇进口报价在307.5美元/吨,折算后的进口成本在2573元/吨,进口倒挂现象持续半个月出现。

  虽然欧盟尽一切可能,采取积极措施开源节流,应对天然气紧张的局面,但短期内要缓解欧洲能源紧张的局面依然较为困难。在能源脱钩背景下,不仅欧洲通胀压力短期内无法快速回落,而且天然气价格也将居高不下。受天然气价格高企拖累,下游众多化工产品价格也将维持偏高水平运行,并造成全球化工贸易流向发生变化并推升生产成本。其中低硫燃料油价格和甲醇价格,因为成本支撑因素将受到阶段性提振效应。在低硫燃料油方面,由于制造低硫燃料油的工艺之一,需要通过渣油加工装置将高硫渣油中的硫含量降低,这需要大量的氢气完成。而目前氢气依靠天然气作为原料才能制得,因此在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氢气价格也将持续高企,并在成本传导的作用下,导致低硫燃料油成本效应凸显。在甲醇方面,海外多以天然气制甲醇为主,欧洲天然气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无疑对气制甲醇生产成本带来较大考验,成本支撑下,海外甲醇价格存在上涨驱动。

上一篇:科普:七级限流节流装置孔板流量计如何挑选 下一篇:抢手文章-让技能变得更有价值-电子发烧友网